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力量,汇聚群众智慧,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利用疫情、高考等社会热点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行为不仅给受害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留下心理阴影,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组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月旨在提高群众防骗反诈意识,构建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打防宣”为一体的反诈格局,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全民反诈,宣传要早。近日,公安部公布一组数据,去年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76.6%,高达3000多亿元的涉案金额,6000余万受害群众。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揭示电信网络诈骗还处于高发多发阶段,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与电诈分子斗争形势还相当激烈。全民反诈任重道远,加强反诈宣传,提高群众反诈意识刻不容缓,充分利用集中宣传月活动契机,创新宣传模式,利用现代融媒体技术,开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反诈宣传;利用乡村集市、普法宣传、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反诈知识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要结合地区实际,结合案件本身创作群众能看得懂也愿意看的宣传形式,发挥以案说法的优势,把反诈宣传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不断提高全社会成员防骗意识。
全民反诈,预防要强。从电信诈骗案件来看,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高达80%。此类诈骗能让受害者深信不疑遭受损失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诈骗分子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受害人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网络活动、消费情况等信息,再利用公检法工作人员特殊身份给受害人造成心理压力,具有极强诱惑性和欺骗性,令群众放松警惕落入诈骗陷阱。全民反诈,必须强化群众反诈防范心理,引导群众时刻绷紧防骗安全弦,用好国家反诈中心APP、云闪付APP“一键查卡”,96110预警劝阻专线等“五大反诈利器”,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急于转账、汇款,实在拿不准主动拨打全国统一反诈电话96110或者110进行咨询或报警,如果被骗不要选择“自认倒霉”要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尽可能地提供相关线索,配合侦破,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全民反诈,打击要重。近年来,经过全面打击、专项行动,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强大声势逐渐形成,有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但是要清醒看到冒充熟人、刷单返利、投资返利等电信网络诈骗还屡屡发生,证明反诈任务依然艰巨。全民反诈,要重拳打击,持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重点,切实提高信息研判分析能力,以专业资源、专业手段和专业队伍应对电信犯罪,要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反诈“零容忍”不放松,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形成反诈工作合力、联动机制,全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情报信息研判、资金调查和落地查证、罪犯抓捕、受骗返还等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接案、最短时间破案、最快速度返还,为人民群众构筑起反诈“防火墙”。
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反诈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行动。早宣传、强预防、重打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焦跃伟 郭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