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微微泛亮,老两口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老人开始收拾家里,老汉开始整理庭院,喂养、喂狗。天放亮后,老汉把羊赶到几家合作放养的羊群中后,老两口扛着农具到地里开始打理种植的50多亩耕地,这就是西水界乡上街村贫困户杨芳一家井然有序的生活。
杨芳和村干部一起学习有关政策
老杨一家7口人,虽说两个姑娘已经出嫁,三个小儿子上学庞大的支出,把杨芳这七尺硬汉压弯了腰,每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一行人,来到了他家中,为这个充满希望但又极度贫穷的家庭送来了希望和点子。“你按着大家给你量身打造的做法,自己好好干,再加上孩子们读书国家有很多政策进行帮扶,你这个家在脱贫攻坚之年,也来个咸鱼大翻身”,村主任给他打气。经过大家的一番激励,为老杨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也积极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之中。
杨芳在照看自家的棉羊
老杨是个侍弄庄稼的好手,大家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大规模进行种植。在开春时,老杨除了计划好自己的30多亩耕地外,还租来了20多亩耕地,统一规划,进行科学种田。在这期间,政府为他送来了免费的高产玉米籽种和化肥。经过老两口的精心呵护,辛勤耕耘,到了秋天金灿灿的玉米棒堆满了小院,光种植这一块,老杨年收入就突破了1.5万元。种下的玉米秸秆为了高效利用,政府又给他送来了扶贫羊,养殖年收入也突破了8000多元,老杨种养结合让自己的光景越来越好。同时村两委把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每年就像他这样的贫困户能分红1500元。
老杨是越来越勤快了,一分钟也不想让自己闲着,他又跑到村两委,看大家想办法能不能再给他找点事做。经过大家开会研究,征求村民意见,同意聘用其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年工资6000元,老杨在帮助老伴种地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份工资性收入。
杨芳在地里收山药
老杨的光景越来越好,喜讯也是连连不断,大儿子毕业了,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每月工资5000多元;二儿子考上了兰州理工大学,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也申请到了6000元教育扶贫资金,同时享受了雨露计划,可以欢欢喜喜地读大学了。目前二儿子已经毕业了,也找到了工作,月收入也在3000多元,小儿子读了高中,学习非常优秀。
丰收的玉米堆满院
现在的老杨早已不是贫困户,五孔石窑,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就连狗窝、鸡窝也是干干净净的,烧火用的木材、煤炭摆放得井然有序,给人的感觉十分舒服。进入窑洞内更是让人心情愉快,各种家具擦抹地一尘不染,墙上张贴着两个崭新的大福字让家充满了温馨和喜庆。这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已经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奋斗下,扶起了希望。
用老杨的话说“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党委政府、工作队等这支脱贫攻坚大军首先抓住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点;其次注重精准,因户施策,制定切合贫困户实际的帮扶措施和自我发展规划建议,帮助其就业、发展产业,享受扶贫政策,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