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老黄牛”

来源:朔州日报 作者:马占富 苏宪 杨育彪 发布时间:2020-09-16 15:41 0

  黄培忠,省联社朔州审计中心驻大莲花村工作队队长,在6年多的扶贫时间里,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莲花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该村由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全区闻名的人居环境示范村。

  解决好百姓“要紧事”大莲花村地处紫荆山脚下,是典型的半山区,土地贫瘠,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经济基础薄弱,长期吃水困难。2014年,大莲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8户141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贫困户因病致贫的达70%以上。2015年秋季,从山里到村里的输水管道多处破裂,全村村民无法吃水。村里没钱维修,即使暂时维修好了过冬又成了大问题。黄培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向办事处党组汇报了大莲花吃水遇到困难的问题后,给予资助14万元更换全部管道。很快,3.6千米的管道全部更换,清粼粼的山泉水汩汩从管道流入村里的大水窖。2018年5月28日,是大莲花村村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清粼粼的井水从350米深的地下喷涌而出,大莲花村从此告别了数百来年来吃旱井水的困难局面,男女老少欢欣鼓舞。村民们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队。2017年黄培忠和村干部多次与水利局、扶贫办等相关单位沟通,得到80万元专项扶贫款,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建成了深度达350米的机井,已成功出水。为此,全村百姓不仅在心中竖起了扶贫心碑还立碑纪念,“喜逢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进村,朔城区委、区政府投资80余万元,成功钻探350米深井,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题,实现了大莲花村人的千年梦想”。

工作队驻村更要“驻心”

  黄培忠驻村后,通过逐户走访,掌握了所有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在走访贫困户解登殿家时,他家的房子墙体裂缝,需要修缮,黄培忠便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要尽快向乡政府和区里有关部门汇报,对解登殿的房子尽快修缮,经过努力,老解的房子及时进行了改造。村民鲁宇老伴患有多种疾病,长年看病吃药,家里经济负担较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黄培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奔走,向乡政府反映情况,把鲁宇一家纳入低保户,并给鲁宇的老伴办理了慢病证。还让鲁宇加入了村里的公益岗位,每月有了收入,鲁宇在2018年摘了贫困户帽子。黄培忠和村干部向区林业部门反映和建议,把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加入护林队伍,目前已有26人参加了紫荆山森林防火队,每人每月收入500元。

  六年多来,黄培忠严格执行“五天四夜”的驻村工作要求,以村为家,履职尽责,为这里的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他常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扶贫工作,不仅驻村,更要‘驻心’”。

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自2015年以来,黄培忠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修建起了党建文化广场,协助村“两委”打了深水井,安装了自来水,建设起村卫生室、幼儿园,种植了经济林近2000亩,生态林6000亩,把村集体暂时闲置资金参股到实体经济,每年为村民增加4万元的红息收入,经过不懈努力,大莲花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与此同时,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由村民评比的“文明卫生”“敬老孝亲”“邻里和睦”示范户及“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建立起村民“一约四会”自治组织,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推动了乡风文明,村民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近年来,大莲花村没有发生过一起黄赌毒、封建迷信、打架斗殴和上访事件。从2016年开始,大莲花村多次被市区两级评为“文明村”“农村先进党支部”。

  虽然全村48户贫困户已经脱贫,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说:“大莲花村,下一步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支撑长远发展、发展哪些项目更符合群众意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黄培忠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制定了《大莲花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大莲花村产业发展规划》,并形成了果园、生态林、经济林“一园两林”的产业布局,同时,又谋划如何发展大莲花旅游项目。从去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在紫荆山修建上山通道,预计今年国庆节完工,为大莲花村开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黄培忠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他结合全区开展的“四问三宣一推动”活动,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贫困户外出务工,安排村里38名有劳动能力、有技能的人员进城就了业。

  短短六年时间,大莲花村发生了许多让人欣喜的变化,黄培忠像勤奋耕耘的老黄牛,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壮丽篇章。他说,有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奋斗,大莲花村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绿色生态、乡风文明、富美安康的美丽新村将以更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