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网】朔州:春日大棚农事忙
近日,朔州市各个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浓浓、春光无限,种植户们抢农时、抓春播、抓建设,为大棚蔬果抢先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4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朔城区北旺庄街道油坊头村,一排排大棚整齐矗立、卷帘拉起,村民们正忙着进行西红柿、甘蓝、黄瓜等种苗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在破膜、栽苗、盖土、浇水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在棚内“安家落户”。
“今年种了两个棚2亩左右,一棚西红柿,一棚黄瓜。西红柿秧苗是从太谷买来的,数量2200苗左右。太谷苗是嫁接苗,一是产量高,二是抗病力强。预计从现在开始栽培,3个月以后基本成熟,到了摘果期。”大棚种植户张天向记者介绍。
油坊头村是朔城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大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引进蔬菜种植良种良技,全村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400座、春秋拱棚200座。
在应县,设施农业大棚里也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臧寨乡大营村西,由应县亿达公司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新建的25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保温层膜纸的反射下,宛若一片“蓝色海洋”。走进棚内,只见工人忙着对新栽种的香瓜和甘蓝幼苗进行养护。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200亩,全部配齐水、电、路、井等基础设施。计划建设大棚以及冷藏、冷链系统和玻璃温室(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覆被式蔬菜大棚10个、全钢架结构塑料大棚15个,后续还将建设13个大棚。
“这个项目目前实际投资金额已有1000多万元。建成后大棚产权属各村所有,由企业运营,项目收益按年度和投资比例分配给各村,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臧寨乡党委书记李德海介绍。
近年来,朔州将“棚室经济”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公司+园区+农户”合作绑定等模式,不断促进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1至2月,全市种植业产值达2722.6万元。预计,随着春耕备耕全面展开,种植业产值将进一步增高。(任永亮、符烨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山西日报】朔州煤电塑造新优势集聚新动能
本报讯 “我们加强日常巡检力度,强化送出线路、集电线路及场区电气设备的维护,实现发电提质增量。”4月14日,在右玉县牛心堡乡欧家村的山头上,朔州煤电和煦新能源公司值长李栋龙告诉记者。山头上,漫山遍野的太阳能光伏板,3名巡检员正进行日常巡检,确保每块光伏板光能源源不断转化成电能。
朔州煤电公司是晋能控股集团在朔州地区设立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综合性公司,资产总额248亿元。近年来,该公司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在煤炭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探索中不断前进,积极培育新产业。
朔州煤电和煦新能源公司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0MW,项目总投资8.33亿元,年均发电量1.4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59.6吨,被国网山西电力公司纳入山西电力市场购售电业务名单,荣登山西省二十大“新锐”售电榜单。今年前两个月,累计发电2367.84万千瓦时,目前正在推动“太阳能发电—储能—充电桩”实验项目。
在右玉县城的朔州煤电电力交易中心,记者看到,大厅大屏上跳跃的数据显示着当前用户单位的用电量。据了解,该中心是朔州煤电公司按照多元产业发展思路,抢抓变革新机遇,综合分析电力销售市场情况建立的,已被纳入山西电力市场售电公司2023第十批名单,获得了参与山西电力市场交易活动资格。该中心坚持“增收、降本、提效”的理念,强化煤电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用户用电数据,提高电量提前预判和分析能力,通过交易将朔州煤电公司内部单位电量产、售、用一体化整合。今年1月至2月,共交易结算电量49935兆瓦时,综合经济收益184.81万元,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走进位于山阴县古城镇的朔州煤电古城食品公司,五层楼的生产车间,仅有十余名工人在忙碌,流水线上,装满燕麦片的纸箱正运往库房。“这些设备是从瑞士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完全可以达到无人化生产。”公司负责人韩丙宏告诉记者,“我们以燕麦为主打产品,以产品研发升级为核心,不断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开发了燕麦片、燕麦植物奶、燕麦醋、彩色燕麦片等16个系列新产品。”
该公司已在山阴县、右玉县等地培育了8000多亩燕麦种植基地,“醇膳燕麦”牌系列产品完成了ISO9001、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称号。“公司多渠道开展销售,拓展企业生存空间,激活外部销售市场。同时加快电商平台销售,提高产品直播频次,5家电商平台完成销售额330万元。”工作人员梁振花说。
“企业发展的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我们将聚焦煤炭主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以新优势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朔州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军信心百倍。(马占富 陈礼刚)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山西新闻联播】“追光”跃升“追智”展翼 我省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摘要:向阳光要能量,向云端要动力。当前我省一些企业以光伏产业、低空经济等为抓手,不断向新提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山西日报】右玉多举措稳企惠企强发展增活力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城市会客厅成了县里地标性建筑,南河湾湿地公园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在右玉县,民营企业真情反哺乡梓、回馈社会,彰显民企担当。右玉县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和创新发展重要主体,政府三管齐下,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规上民营企业有23家,民营经济每年贡献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额一半以上,政府与民营企业形成双向赋能、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
强化稳企导向,确保民营经济安心发展。该县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机制,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县政府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多次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面对面倾听民营企业建议诉求,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良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民企、入企服务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回应企业关切,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拓展市场。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孵化成长,出台重点产业链行动计划和各产业链实施方案,梯度培育“链主+链核+专精特新”企业,去年入选省、市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有7户,全力打造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深入挖掘“个转企”“企升规”潜力,推动5家民营企业成功升规入统,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
优化便企环境,助力民营经济专心创业。该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严惩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创新创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评估乡镇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运行情况,因地制宜取消下放行政执法事项30项、保留25项,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法治保障,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纵深推进“两不一欠”专项行动,累计推动解决“两不”问题9个、化解“一欠”款项2.4亿元,全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建成启用新政务大厅,设置“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行“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模式。
实化惠企举措,赢得民营经济真心回馈。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全方位掌握民营企业所急所需所盼,精准落实财政资金引导、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惠企举措,促进企业更快发展、更具活力,迎来企业真情反哺乡梓、回馈社会。教场坪集团捐建城市会客厅项目,投资支持县城八小巷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与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合作,自行承担利息,为农民提供2500多万元无息扶贫贷款;资助上百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捐建县文化艺术中心,出资支持右玉道情传承发展。金瓯集团捐建南河湾湿地公园项目,连续多年投资举办冬季冰雪旅游季活动,投资建设中陵湖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实施县城四大街环境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玉龙集团投资建设玉龙马园项目,投资实施县城四大街路面提升改造工程。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日报】开通百天发送旅客超180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张毅)4月9日,连通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100天,旅客发送量累计突破180万人次,圆满完成元旦、春运、清明假期等重点时段运输任务,极大改善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集大原高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途经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并入大西高铁,与张呼、张大、郑太高铁及在建的雄忻高铁连接,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30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于2024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宣告晋北重镇朔州市正式步入高铁时代。作为集大原高铁5个新建车站中规模最大的车站,朔州东站投用以来旅客发送人数近45万人次,连同山阴南、应县西、怀仁东三座高铁站,朔州境内累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75万人次。
“以前朔州没有直通北京的列车,现在每天20多趟高铁动车往返北京。”朔州东站党总支书记姚小花说,日常朔州东站开行约60趟高铁动车,通达北京、广州、郑州、成都、济南、西宁、兰州等城市。
高铁成网的便捷,为沿线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集大原高铁串联起云冈石窟、金沙滩、应县木塔、崇福寺、内外长城、雁门关等名胜古迹,“应县木塔号”“广武号”冠名高铁列车相继开行,成为山西古建游的“增温器”。应县木塔引来各地游客争相打卡,新建车站中唯一以景区命名的雁门关站,更是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为晋北城市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提供了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支撑,正成为加快山西与各区域间人才流动、商务交往、科技合作和信息交流的“新引擎”,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朔州上线快捷投诉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为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企业发展难、政策落实难,朔州市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三难”快捷投诉平台日前正式开通运行,希望借助群众监督的力量,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平台严格规定了办理时限,投诉问题1天内受理、15天内回复进展、30天内办结。市民只要用手机扫码即可使用一站式投诉服务。
为推广平台,该市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通过发放资料、面对面讲解等方式,介绍平台受理范围、流程等,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平台反映问题。活动现场,不少市民都称赞平台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反映问题渠道,期待它能督促办事单位更好服务。
据悉,该市已在全市各职能部门、企业、村社铺设1200余份展架、海报等宣传资料,基本实现宣传全覆盖,并建立“受理-转办-办理-答复”全流程跟踪督办机制。今后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知晓率和使用率。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朔州:春日大棚农事忙
近日,朔州市各个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浓浓、春光无限,种植户们抢农时、抓春播、抓建设,为大棚蔬果抢先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4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朔城区北旺庄街道油坊头村,一排排大棚整齐矗立、卷帘拉起,村民们正忙着进行西红柿、甘蓝、黄瓜等种苗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在破膜、栽苗、盖土、浇水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在棚内“安家落户”。
“今年种了两个棚2亩左右,一棚西红柿,一棚黄瓜。西红柿秧苗是从太谷买来的,数量2200苗左右。太谷苗是嫁接苗,一是产量高,二是抗病力强。预计从现在开始栽培,3个月以后基本成熟,到了摘果期。”大棚种植户张天向记者介绍。
油坊头村是朔城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大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引进蔬菜种植良种良技,全村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400座、春秋拱棚200座。
在应县,设施农业大棚里也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臧寨乡大营村西,由应县亿达公司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新建的25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保温层膜纸的反射下,宛若一片“蓝色海洋”。走进棚内,只见工人忙着对新栽种的香瓜和甘蓝幼苗进行养护。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200亩,全部配齐水、电、路、井等基础设施。计划建设大棚以及冷藏、冷链系统和玻璃温室(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覆被式蔬菜大棚10个、全钢架结构塑料大棚15个,后续还将建设13个大棚。
“这个项目目前实际投资金额已有1000多万元。建成后大棚产权属各村所有,由企业运营,项目收益按年度和投资比例分配给各村,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臧寨乡党委书记李德海介绍。
近年来,朔州将“棚室经济”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公司+园区+农户”合作绑定等模式,不断促进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1至2月,全市种植业产值达2722.6万元。预计,随着春耕备耕全面展开,种植业产值将进一步增高。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新闻联播】我省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
摘要:人勤春来早,这段时间我省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农资市场、农业企业一片繁忙景象。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卫视.新闻午报】大棚蔬果“春意浓” 春日经济“别样红”
摘要:春意渐浓,蔬果飘香。走进我省各地的蔬菜大棚里,一片暖意融融、绿意葱茏。各种蔬果及农产品开始上市,在春意盎然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右玉特色农业产业“五链”齐发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我养殖了2万羽边鸡种鸡,带动全县农户存栏边鸡15万羽,已形成产业链。”4月11日,在右玉县牛心堡乡甘泉庄村,边鸡养殖负责人张渊说。右玉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力打造生态羊、粮油蔬果、沙棘、小香葱、边鸡五大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打造10亿元生态羊产业链。建成运行生态羊产业链全程溯源系统,全县生态羊饲养量达91.68万只,右玉羊肉远销北京、天津、江苏、海南等地。特别是今年全力加快生态羊省级特色专业镇建设,新建存栏量和出栏量3000只以上的生态羊养殖场8个,万只以上生态羊养殖场1个;扶持祥和岭上年产10万吨草颗粒加工厂投入运营,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1.52万亩,构建与现代农牧业相适应的饲草产业发展体系。
打造5亿元粮油蔬果产业链。充分利用右玉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发展“右玉胡麻油”——国家原生态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品牌。持续扩大油菜、胡麻、葵花、杂粮等种植面积,加快有机认证步伐,鼓励中大科技、农到家等企业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丰富绿色康养食品。
打造5亿元沙棘产业链。右玉沙棘林面积发展到28万亩,深入实施12.5万亩低产低效沙棘林改造工程,建设沙棘种植示范园600亩,把沙棘果采摘量提升到8000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启动中国沙棘产业示范园建设,与广药集团合作,开发饮品,筹建右玉县沙棘功能食品研究院,研发沙棘保健品、药品、沙棘黄酮。
打造1亿元小香葱产业链。图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小香葱,冻干后再出口欧美国家,年平均外贸出口额超过700万美元。该县将继续加大小香葱产业支持力度,巩固提升小香葱3500亩,达到国家级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打造1亿元边鸡产业链。右玉边鸡肉质优良,2006年、2014年先后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优良地方家禽品种。今年该县计划扶持庭院经济3000户,推广庭院养鸡,力争年底边鸡养殖规模达到30万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卫视.新闻午报】朔州:邂逅芳菲 把春日美好“搬”回家
摘要:随着春日的悄然来临,鲜花市场也迎来消费的热潮。连日来,市民们纷纷走进花卉市场,选购心仪的花卉,将春天独有的浪漫与生机“打包”回家,为家中增添一抹春色。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朔州加大扶残助残力度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我们生产的苦豆豆香包畅销全国各地,有32名残疾人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手工编织与制作项目,实现了自我价值,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4月15日,在山阴县众福缘农副产品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卫红宇告诉记者。朔州市加大扶残助残力度,在政策上引导、经济上帮扶、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等需求,显著提升残疾人健康、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朔州市加大扶残助残力度,残疾人事业开创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明显,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残疾人就业增收难、返贫致贫风险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残疾人康复、托养照护、精神文化生活、无障碍服务等多样化需求还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仍面临不少障碍。
今年,该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提升残疾人服务质效。全市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对100名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好240户助残帮扶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以上。为4.9万持证残疾人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是该市今年办好5件民生实事之一。为7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高标准居家托养服务,运行好市县两级残疾人托养中心,探索“1+N”集中托养照护和日间照料有效模式。
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确保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为361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1963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补贴。健全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实施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项目,资助458名大学生。推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推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进一步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举办就业招聘会,做好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创新探索就业创业项目。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与农业银行朔州分行、邮储银行朔州分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资金帮扶。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促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残疾人文化交流和服务品牌。组织参加山西省残疾人旱地冰壶、跳绳、特奥滚球、特奥轮滑、足球、篮球、田径比赛等活动。
同时,朔州市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落实。该市残联将会同司法部门深化残疾人司法保护,会同民政、交通运输、公安、司法、网信等部门推动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的权益保障问题。开展无障碍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统筹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高质量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32户。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新闻联播】我省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增强公众国家安全意识
摘要:今天是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10周年”,我省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新闻联播】我省各地多维发力严防严控森林火灾风险
摘要:近期气温快速回升,大风等极端天气频繁,我省各地持续加大森林防火巡查、火源管控和防火宣传力度,确保森林防火形势持续安全稳定。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新闻联播】我省各地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墙 守护青山一片绿
摘要:这段时间,为有效防范春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我省各地持续加大森林防火巡查和火源管控力度,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实处发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日报】全方位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4月10日,在朔州市太平窑水库边,记者看到,一汪碧水生机勃勃,成群结队的天鹅翩翩起舞,成为春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朔州市水资源自然禀赋较差,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煤长水短的城市。该市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民生基础不断夯实。去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49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84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7.1万亩,水利事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桑干河是朔州人民的母亲河。该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桑干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桑干河流域水利项目总投资38.28亿元,去年实施桑干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28个,完工25个。现在,流域内重点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河湖生态底色更加浓郁,再现清水复流、桑干夕照的美景,30余种数万只候鸟在桑干河过境栖息。去年12月,桑干河朔州段被生态环境部选树为全省唯一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截至2024年底,该市水土保持率达70.32%。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山西首单完成,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零”的突破。在做好中小河流治理方面,实施了浑河怀仁市段、苍头河右玉县段等5项防洪能力提升续建工程,治理河道137.6公里。同时,治水兴水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农村饮水维修,受益222个村13.19万人。
今年,以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为总基调,朔州市全面夯实民生水利基础,持续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实施规模供水管理工程、水系连通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八大工程,实现安全饮水保障、农水融合发展、水系连通治理、中水循环利用、水源置换降采、生态补水提升、节约提效并重、两手发力共建的大水网建设目标。
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现防风固土增绿。聚焦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应用。实施朔城区和右玉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年内完成坡耕地面积2.45万亩;实施平鲁区、应县、右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57平方公里;针对农村饮水管网老化和设施损坏等问题,投资1132万元对79处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受益人口11.8万人;实施平鲁区寺怀等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3499万元,用于规模化供水工程延伸,改善22个村的饮水条件;新建平鲁区、右玉县淤地坝5座,年内完成主体建设任务,构建高效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赋能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