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2月4日至12月11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1 16:08 0

1.【央视新闻】看“一块煤”如何变成一度电

摘要: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在冷空气影响下,中东部多地近日将经历俯冲式降温。随着气温下降,煤电需求增加,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的关键期。在能源大省山西,朔州电厂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热电联产保障供暖。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人民网】【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朔州:追风逐日 向绿而行

冬日塞上,天高云淡。开车行驶在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一带,只见山上风车林立,桨叶舞动。山坡上,已经安装好并投入使用的数万块光伏组件铺就成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是平鲁区苏晋能源70兆瓦光伏发电厂。该项目共有32个光伏方阵,分布于高石庄乡的12个自然村和凤凰城镇三层洞村的荒山朝阳坡上。今年7月份,项目正式并网成功,朔州绿电由此多了一个通往江苏的电力输送点。

朔州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绿色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借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光照条件优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1820万千瓦,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新能源装机739万千瓦,占到40.6%。此外,已核准新能源在建项目32个,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034万千瓦,新能源占据电力装机“半壁江山”。“朔州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初步形成,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朔州市能源局局长黄军说。

一边做好地下的煤炭文章,一边利用好地上丰富的风与光。朔州在描绘好追风逐日的新能源画卷时,还着力延伸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全力助推新能源产业提档升级。

12月1日,朔州市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三一集团5GW单晶硅切片项目榜上有名。这是自9月28日全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在平鲁区投产以来,三一集团与平鲁区持续深化合作的结晶。三一集团平鲁项目主要生产原材料的硅料和光伏电池片必要的制品硅片,这些产品处于新能源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市场前景可期。此次三一集团与平鲁区的再度合作,无疑为朔州低碳硅芯集群增添了活力。

目前,朔州硅芯产业已形成14万吨总产能。怀仁四方威能人造石墨生产线项目、山阴恒科负极材料项目、唐山海丰16瓦光伏板生产线项目、朔州经济开发区泰胜风能装备公司500套塔筒生产线均已建成生产。

从硅片到光伏板组件,从塔筒到碳纤维材料叶片……一个个企业让朔州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短板逐渐补齐,优势开始放大。同时,借助产业规模化发展,朔州制造业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朔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5%,比省定目标高出2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龙头引领,产业起势。在推进新能源产业提速、扩量、成链的同时,朔州也在谋划推进立体化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今年8月,由平朔集团与湘电集团合作开发的首批120吨纯电动矿卡车交付平朔矿区试用。该车载重量120吨,完全可以适应矿山重载要求。通过与燃油矿卡对比测试,纯电车生产效率可达到燃油车的80%。

“正式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380吨,减少矿区二氧化碳排放1000吨。下一步,集团将积极探索高效补能方式,发挥好纯电动矿卡光伏消纳和储能作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煤平朔集团副总经理杨靖毅介绍。

与此同时,朔州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在多样化场景应用发展。据朔州市发改委消息,中煤平朔采煤沉陷区60万千瓦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计划明年3月开工,怀仁120万千瓦、应县60万千瓦分布式抽水蓄能示范项目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华昱集团矿山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这些项目建成后,对朔州新能源发展进程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蓄势成形。锚定“双碳”目标,朔州正全力竞逐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任永亮、符烨邦)

(责编:田小丽、桑莉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新闻30分】集大原高铁山西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完成

摘要:昨天,集大源高铁山西贺家堡跨荣乌高速特大桥乡梁架设全部完成,大桥全长约19.6公里,共架设箱梁591平,集宁到大同到原平高铁全线,新建线路长度270.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人民网】中石化朔州石油三座LNG加能站正式投营

“这下我们LNG大车司机加气再也不用绕路了!”在中石化小峪加能站加完气的司机王师傅高兴地说。11月30日,中石化朔州石油分公司小峪、新陶朱、草地三座LNG加能站正式投营,在朔州怀仁、山阴两县交通枢纽带上形成“三角局域覆盖网”。

据了解,小峪、新陶朱、草地三座LNG加能站分别位于省道S206和S210两条运输要道上,三座加能站均配备2台4枪LNG加液机和一座60立方米储气罐,能满足大型运输车辆的加气需求。此外,小峪和新陶朱两座加能站还设有加油服务,可为区域内来往车辆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

为加速推进LNG加气业务发展,中石化朔州石油全力“抢进度、抓质量、保安全”,面对LNG站点规划特殊性、充装证评审程序繁琐复杂等困难,该公司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规范完成充装许可、经营证照办理工作。开业前,邀请专家到站开展工作帮扶、实操培训,确保员工掌握业务知识、熟练规范操作LNG加注设备。

三座LNG加能站正式投营,有效完善了区域能源供给功能,降低了营运车辆的运营成本和碳排放量,为助力朔州城市绿色发展,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中石化朔州石油将继续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充分利用站点布局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驱动企业向“绿”而行,助力地方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边伟涛)

(责编:麻潞、桑莉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人民网】农发行朔州市分行助力万亩良田提质增产

无农不稳。农发行朔州市分行坚持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该行立足本地区基本农情和土地现状,以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提升为目标,聚焦耕地保护与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加强融资融智,在项目承贷、项目运营、现金流设计、还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方面探索创新信贷模式,差异化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拓展“农地+”业务范围,全方位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

据介绍,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省内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省管重要骨干企业,朔州农发行持续深化与企业的融资合作,向朔州市金沙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发放贷款5.7亿元支持,支持山阴、怀仁、应县三地40个行政村实施土地整治,整治面积达到20760亩,可建设高标准农田83493亩,通过提升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每年实现粮食新增2076吨。

同时,该项目还将对部分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等措施,将盐碱地开发为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荒地变良田,预计可新增耕地10833亩,能够有效缓解耕地资源紧张和粮食供需矛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朔州农发行创新采取“公司自营+省级统贷”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项目实施主体现金流不足及担保能力不强等问题。截至目前,该行通过这一模式累计向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审批发放3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贷款,共计6.5亿元,不断用政策性金融活水“滋养”高标准农田,为推动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该行将不断创新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模式,积极拓展“农地+”业务,持续擦亮“粮食银行”“农地银行”金字招牌。(周楠)

(责编:张婷婷、桑莉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新华社客户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气象科研助力桑干河畔稻香弥漫

近年来,千百年来“不植桑榆不种麻”的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在气象科研工作者的助力下,在盐碱地中种出高产、优质水稻,并将盐碱地水稻列为当地现代特色农业之一。

朔城区水稻种植始于该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桑干河畔的下西关村,耕地大部分是盐碱地,历来种植玉米和小杂粮,种植结构单一,投入大、收成差。2018年,种植户石云宝萌生在此种水稻的想法。朔城区气象局接到咨询后,分析气象资料,初步确定这里能够进行水稻种植。经过多方努力,石云宝选取吉林永吉的4个水稻品种,在50亩盐碱地上进行试验,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从种到收进行全程跟踪观测及服务,最终获得平均亩产420公斤的收成。

为更好服务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朔城区气象局于2019年申报山西省气象局面上项目《水稻引种试验及其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水稻原产地吉林永吉和拟引种地山西朔州的农业气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提出大面积种植“稻花香2号”的建议,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表科研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连续三年田间试验种植表明,朔州的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比较适宜和有利的,“稻花香2号”的产量、穗粒数、结实率等指标均高于原产地吉林永吉。2021年,朔州市政府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朔城区气象科研人员针对水稻进行的科研成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几年来,下西关村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展,不仅带动周边村庄调整种植结构,还影响到邻近的山阴县和应县的一些村子。2023年,朔城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朔城区气象局建立三农气象微信群,连续六年开展点对点直通式气象服务,受到种植户的欢迎。(梁桂花)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新华网】农发行朔州市分行:创新贷款模式 助力增产增收

近年来,农发行朔州市分行坚持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立足本地基本农情和土地现状,在项目承贷、项目运营、现金流设计、还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方面探索创新信贷模式,积极拓展“农地+”业务范围,全方位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

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企业。朔州农发行持续深化与企业的融资合作,向朔州市金沙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发放贷款5.7亿元;支持山阴、怀仁、应县三地40个行政村实施土地整治,整治面积达到20760亩,可建设高标准农田83493亩。

据了解,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农发行朔州市分行创新采取“公司自营+省级统贷”的创新模式,由母公司山西大地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统贷统还”,集团成员企业间现金流共享,有效解决了项目实施主体现金流不足及担保能力不强等问题。

截至目前,农发行朔州市分行通过这一模式累计向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审批发放3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贷款,共计6.5亿元,不断用政策性金融活水“滋养”高标准农田,为推动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李元杰 周楠)

[责任编辑:王俊玲]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新华网】中国银行朔州市分行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宣讲活动

近日,中国银行朔州市分行工作人员走进南城中心社区,开展“岁悦长期 守护银发”金融知识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围绕社保卡、个人养老金账户、防范电信诈骗、警惕非法集资等内容展开,通过金融知识小课堂、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

在宣讲过程中,中国银行朔州市分行工作人员将社保卡换卡、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防范电信诈骗等内容融入互动有礼环节中,引导社区群众进一步熟悉了解国家政策、金融知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朔州市金融办和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宣讲,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活动现场。

下一步,中国银行朔州市分行将继续丰富、创新宣传形式,持续深入做好金融宣教工作。(殷志雁 刘庆彰)

[责任编辑:王俊玲]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朔州:追风逐日 向绿而行

冬日塞上,天高云淡。开车行驶在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一带,只见山上风车林立,桨叶舞动。山坡上,已经安装好并投入使用的数万块光伏组件铺就成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是平鲁区苏晋能源70兆瓦光伏发电厂。该项目共有32个光伏方阵,分布于高石庄乡的12个自然村和凤凰城镇三层洞村的荒山朝阳坡上。今年7月份,项目正式并网成功,朔州绿电由此多了一个通往江苏的电力输送点。

朔州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绿色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借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光照条件优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1820万千瓦,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新能源装机739万千瓦,占到40.6%。此外,已核准新能源在建项目32个,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034万千瓦,新能源占据电力装机“半壁江山”。“朔州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初步形成,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朔州市能源局局长黄军说。

一边做好地下的煤炭文章,一边利用好地上丰富的风与光。朔州在描绘好追风逐日的新能源画卷时,还着力延伸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全力助推新能源产业提档升级。

12月1日,朔州市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三一集团5GW单晶硅切片项目榜上有名。这是自9月28日全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在平鲁区投产以来,三一集团与平鲁区持续深化合作的结晶。三一集团平鲁项目主要生产原材料的硅料和光伏电池片必要的制品硅片,这些产品处于新能源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市场前景可期。此次三一集团与平鲁区的再度合作,无疑为朔州低碳硅芯集群增添了活力。

目前,朔州硅芯产业已形成14万吨总产能。怀仁四方威能人造石墨生产线项目、山阴恒科负极材料项目、唐山海丰16瓦光伏板生产线项目、朔州经济开发区泰胜风能装备公司500套塔筒生产线均已建成生产。

从硅片到光伏板组件,从塔筒到碳纤维材料叶片……一个个企业让朔州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短板逐渐补齐,优势开始放大。同时,借助产业规模化发展,朔州制造业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朔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5%,比省定目标高出2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龙头引领,产业起势。在推进新能源产业提速、扩量、成链的同时,朔州也在谋划推进立体化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今年8月,由平朔集团与湘电集团合作开发的首批120吨纯电动矿卡车交付平朔矿区试用。该车载重量120吨,完全可以适应矿山重载要求。通过与燃油矿卡对比测试,纯电车生产效率可达到燃油车的80%。

“正式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380吨,减少矿区二氧化碳排放1000吨。下一步,集团将积极探索高效补能方式,发挥好纯电动矿卡光伏消纳和储能作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煤平朔集团副总经理杨靖毅介绍。

与此同时,朔州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在多样化场景应用发展。据朔州市发改委消息,中煤平朔采煤沉陷区60万千瓦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计划明年3月开工,怀仁120万千瓦、应县60万千瓦分布式抽水蓄能示范项目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华昱集团矿山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这些项目建成后,对朔州新能源发展进程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蓄势成形。锚定“双碳”目标,朔州正全力竞逐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任永亮 符烨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集大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

12月3日,集大原高铁山阴县贺家堡架梁施工现场,随着中铁十七局的架梁机将最后一片箱梁落在该桥601号墩上,标志着集大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为后续线下施工转入线上铺轨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荣祥 李金磊摄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卫视·晚间新闻】集大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摘要: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紧张,施工随着架桥机顺利完成,过孔架梁等施工流程,其他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这也是该项目再次领先全县完成的又一重大节点,也为后续线下施工转入铺轨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山阴全力唱响“广武长城”品牌

本报讯初冬时节,位于山阴县广武长城脚下的广武国际滑雪场迎来八方宾客。

近年来,山阴县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依托境内明长城、旧广武城资源,以广武长城为主线,将沿线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态资源串联起来,加快推动冰雪运动、休闲采摘、民宿度假、旅游康养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村、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广武滑雪场等重要文旅项目。通过全面挖掘长城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盘活文化“家底”,讲好“长城故事”,让长城文化“活起来”,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阴县还不断强化“广武长城”品牌宣传、市场营销,打造广武旅游品牌。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全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等,并组织召开了2023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发展论坛和广武长城文化节,全力打造“广武长城”品牌。与此同时,山阴县积极在“广武旅游+”上做文章,借助山西省农博会等展会宣介“山阴乳品”“山阴富硒小米”“山阴手工制品”“山阴桑干河国家级湿地”等,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全县特色民俗产品、优质农产品、全域旅游产品等;依托网络自媒体等,加强山阴对外宣传,讲活山阴长城故事,为山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袁兆辉 刘淑花)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应县:蔬菜种植鼓起农民“钱袋子”

“我今年种了4大棚西红柿、1个蔬菜移动大棚,共有3亩地,卖西红柿与架豆收入5万多元,卖完西红柿继续种植叶菜。”近日,在应县下社镇石庄村蔬菜种植基地日光节能温室内,69岁的石庄村菜农王润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收益不错。

“我种菜已经30多年,应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石庄村开了全县设施蔬菜之先河。”提起蔬菜种植,王润才打开了话匣子。1990年,石庄村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村集体投资1.5万元,建起3个第一代土墙式日光温室,无偿让村里4户农民试种。这是全县最早的设施农业。

“从1990年到现在,我们村经历了四代日光节能温室,现在已经有了1400多座蔬菜移动大棚、158座日光节能温室和40座全覆被式蔬菜大棚,设施蔬菜达2400多亩,是全县设施蔬菜最多的村。”站在蔬菜设施基地,石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王良存手指着一片白色的设施蔬菜温室开心地说。

“石庄村种植蔬菜,为全县带了好头。”陪同记者采访的应县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文东说。从应县东安峪村往东,记者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前行,途经公路沿线的上马峪、下马峪、南泉、东贾庄等村,所过之处,村村都有蔬菜收购市场,沿途足有十五六家。

“应县蔬菜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7.5万亩,从东面的大临河乡,到西面的下马峪乡,有9个乡镇种植蔬菜,设施蔬菜今年达1.7万亩、露地蔬菜15.8万亩,种植的蔬菜有架豆、青椒、尖椒、番茄、大葱、大蒜等。‘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预计到‘十四五’末,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总量可达2万亩以上。”应县农业农村局农工办副主任张天保介绍道。

应县南河种镇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县最大的一家蔬菜批发市场,1997年落成并投入运营,日发运蔬菜1000余吨。“市场年吞吐、交易蔬菜达1.5亿公斤,交易额达2亿多元。”市场管理人员宫茂珍说。全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蔬菜总产量每年达5.75亿公斤以上,年产值20亿元左右,已建成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5家、产地市场31家,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蔬菜成为应县的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全县向“特”“优”产业迈进,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应州绿源’商标影响力很大,产品销量也很大,今年西红柿罐头已销售27万罐,产值130多万元。富硒小米、精糕面等小杂粮销售了60余吨,收入60多万元。蔬菜水果类和小杂粮类两大系列产品已销售到全国10多个省市。”在下社镇李堡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李堡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吉告诉记者。

应县菜豆、青椒、番茄、黄瓜等9个主要菜种通过了国家产地和产品认证。目前,蔬菜“三品一标”绿色认证已达26个,以“应州绿”冠名注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传统名优土特产品“应县紫皮大蒜”“应县青椒”“应县胡萝卜”注册了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0万亩“应州绿”蔬菜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020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审定“应县青椒”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强度715,品牌价值0.51亿元。蔬菜种植已成为该县农业主导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马占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日报】带农户增收 给万家美味

“我们在天猫、淘宝、京东、慧采商城等10个平台每天的接单量大约在800单—1000单,全国各地顾客争相购买我们‘农到家’的沙棘果汁、燕麦、荞麦、小米、羊肉等农产品,从昨天早8时到今天8时,24小时网上销售额达18万元之多。”12月5日上午,在右玉开发区山西农到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单员梁燕边操作办公桌上的电脑边查看订单汇总表。

“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原生态、无污染的右玉农产品做成全国人民喜爱的农产品,把这些农产品做精做细,公司先后开发出带有乳酸菌的沙棘汁、加入水果坚果的燕麦片、营养搭配合理的混合杂粮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农副产品,开发出纯绿色、无公害的亚麻籽油、地皮菜、摘麻花、黄芩山茶以及可溯源的散养右玉羊肉等100余种农副产品,这些产品极具山西地方特色,我们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真正让全国各地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舒心,享用上健康美味的产品。”山西农到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储天成告诉记者。

在占地2500平方米的该公司仓库内,分区存放着100多种“农到家”牌农产品,六七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拣货、验货、打包、码货。“我们丝毫不敢大意,认真核对每件产品,绝不允许破损和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出库。”工作人员王芳介绍。

据悉,山西农到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该公司专注于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燕麦、荞麦、小米、藜麦、玉米、豌豆、地皮菜、摘麻花等农副土特产品,公司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消费者下单后,农产品经过合作企业及时加工出厂,搭上电商快车,从农田走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农到家’收购农民采集的野生蘑菇与农产品,还收购我们合作社种植的羊肚菌、猴头菇、沙棘松茸等,我们每年在他们这儿销售各种蘑菇产品200余万元,解决了我们产品销售难题。”正为“农到家”送货的右玉县威远镇威远村玉客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小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到家”食品公司直接收购农户农副产品560余万元,还定点帮扶盘石岭村、施官屯村、二三墩村和红旗口村,每年为定点帮扶村群众捐赠米面油与生产物资,捐助金额6万余元。同时,雇用定点帮扶村村民为公司打包快递、筛选农产品、装箱、搬运等,为他们创造增收和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在收购农产品的同时,该公司还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与产品包装设计。自主研发了电商平台导单、拣货验货、发货系统软件,实现了无缝对接各大电商平台。自主研发的“农到家”库存、发货管理软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畅销的沙棘果汁产品外观精美,有2项外观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设计外观专利,杂粮布袋的设计获得设计外观专利。2021年,公司荣获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2022年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23年4月,荣获“12315”山西省在线消费纠纷化解优秀企业。

“公司成立9年来,农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全国各地,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每年营业额2000万元左右,成为县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储天成信心满满地说,“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在巩固现有农产品品种的同时,扩大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种类,研发农产品新的食用形态,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

本报记者马占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日报】温家坊村:特色产业拓宽振兴路

“我们10座日光温室大棚承包给了当地农民,今年种了两茬作物,上半年种植了香瓜,下半年种植了豆角,豆角刚采摘结束,卖了好价钱。”11月27日,在应县臧寨乡温家坊村村西的蔬菜温室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赵瑞山开心地告诉记者。

“我们村以前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遍地难找苗,见碱不见粮’。现在村里大变样,产业多元发展,村级治理规范,群众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村委会副主任温以进说。

初冬时节,街头三三两两的村民正惬意地享受冬日暖阳。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宽敞的党建广场、随处可见的花坛……处处透着舒心、暖心。“生活在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里,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哩。”村民李伟开心地说。

温家坊村有村民495户1130人。近两年来,该村致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村振兴步履铿锵,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35万元。昔日的盐碱滩涂,如今正变成聚宝盆。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村集体投资110万元,建起占地20亩的日光温室大棚10座,彻底改变了部分乡镇不能种植蔬菜的历史,打破了南菜北牧的传统模式,发展起蔬菜产业。日光温室大棚建成后,承包给懂蔬菜种植、善于经营管理的5户村民,村里有10多位村民在此打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以往不能种蔬菜,只种粮食作物,我们不甘因循守旧,粮蔬齐举,畜牧并进,多元化发展。”谈起发展前景,赵瑞山幸福满满。

“看看这糕面既软又筋道,咬上一口香喷喷的油炸糕,满满的儿时情,浓浓的家乡味。”正在购买糕面的温以江对记者说。在村里的小杂粮加工厂,金黄色的小米、黄灿灿的玉米糁等各种“苞米鑫”牌小杂粮堆放在仓库待出售。2022年,温家坊村投资45万元,建起了小杂粮加工厂,在粗粮做精做细做品牌上下大力气,加工生产出小米、糕面、玉米面、胡麻油等7种小杂粮产品,以过硬品质叫响当地。

致富道路千万条,条条大道通小康。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探索发展经济新思路、新方法,成立了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与群众联合创办企业,利用当地种植葵花的优势,生产出瓜子、花生、大豆等各类休闲干果食品,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探索出经济多元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经营新路子。“我们村集体产业越来越兴旺,今年收益有望达到15万元。”赵瑞山高兴地说。

全村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村南李海红的养殖场,今年已经出栏肉羊1万只,收入近百万元。村民王国东投资300万元,建起1个大型全自动养殖场,年出栏生猪6000余头。白可权、李海红分别建起2个大型养羊场。目前,全村中小型养殖场有10余家,仅畜牧业收入就达到5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

如今的温家坊村,村内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村外田成方、井遍布、渠相通、林成网、路相连,全村产业兴、村民富,村风正、民心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下一步,村集体将建一个玉米烘干厂,为养殖户提供优质干玉米,解决每年秋季喂养干粮不足的问题。”赵瑞山憧憬着。

本报记者马占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日报】朔州邮政快递企业实现平安员全覆盖

本报讯12月4日,记者从朔州市邮政管理局获悉,为持续提升全市邮政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在该局指导下,朔州市55家邮政快递企业先后聘任84名平安员,实现平安员全覆盖。

据了解,为做好平安员全覆盖工作,朔州市邮管局通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平安员队伍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平安员培训教育,着力破解企业安全管理薄弱问题。与此同时,朔州市邮管局将市、县两级7家邮政企业和20家快递许可企业作为平安员队伍建设首批试点企业,并将其他快递企业按照行政区域再分2个批次推进,确保平安员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在企业完成聘任后,朔州市邮管局对企业报送的平安员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建立起全市邮政快递企业平安员队伍台账,以实现精准化管理。

朔州市邮管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加强对平安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平安员安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平安员参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职责,有效提升邮政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袁兆辉 高伟)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7.【山西日报】朔州市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发行任务

本报讯(记者任永亮)12月6日下午,朔州市召开2024年度全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大意义,全力以赴、不打折扣,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宣传发动,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贯彻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全市党报党刊发行这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朔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会议要求,要压实责任,从严从紧加强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组织保障。宣传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组织部门、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邮政部门要提高报刊收订质量,做好统计汇总工作。市直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等,要将党报党刊的订阅工作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保障经费支持。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统筹安排,确保党报党刊的订阅经费落实到位。财政经费方面,要继续积极协调财政经费保障,确保资金迅速到位。党费订阅方面,组织部门要落实好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拿出一定数量的党费,为基层以及中小学校、医院、企业党组织订阅党报党刊。要加强党报党刊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荐,引导广大各级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读者关注了解党报党刊,阅读使用党报党刊。

会议指出,要严格考核督促,把党报党刊订阅落实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和县(市、区)党建任务考核。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切实抓好发行任务的分解落实,争取在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2024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市委宣传部将及时掌握党报党刊发行进度,12月中旬,对落实进度慢、推动不力的县(市、区)、市直等部门进行通报,予以督促。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8.【山西新闻联播】我省各地坚持“人防+技防” 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屏障

摘要:进入冬季森林防火期以来,我省各地坚持人防加技防,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屏障,同时通过强化日常训练,开展实战演练,技能比武等方式,全面提升森林消防队伍业务素质和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全力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落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朔州市山阴县构建起县乡村组户5级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从源头上预防森林火灾。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9.【山西卫视·新闻午报】各地紧绷“防火弦” 筑牢护林“安全网”

摘要:入冬以来,我省各地绷紧防火弦,以人防加技防的组合拳,对林区林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排查整治,全力筑牢护林防火安全网,守护好全省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朔州市右玉县松桃园生态景区,总面积约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70多万株,尽管林区面积跨度大,树木密度高,却被三只“火眼金睛”全方位盯紧盯牢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0.【山西卫视·新闻午报】人勤产业旺 “冬闲”变“冬忙”

摘要: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我省各地的棚式车间果园处处上演着冬闲变冬忙的乡村新动事。

这几天怀仁市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但在毛皂镇东座里村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今年冬天的首茬水果西红柿迎来成熟,村民们正想抓最佳时机进行采摘。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乔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