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市通过政企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企业迈向智能化新征程。近日,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5G+智慧云工厂”项目进入投产前的调试阶段,这一成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市在工业数字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走进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品车间,自动化设备马力全开,机械臂精准挥舞,在5G技术的赋能下,煅烧高岭土的分装、封口、码垛等环节一气呵成。这条自动化生产线是企业“5G+智慧云工厂”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目前已经进入了投产前的调试阶段。
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继文说:“我们‘5G+智慧云工厂’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我厂两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实现可无人操作下自动码垛、自动运输。调试阶段主要面临机械臂与输送系统的协同存在延迟、5G网络不太稳定影响远程监控的问题。在市工信局的大力扶持和协调下,晋坤公司与朔州移动、中北大学一同攻克了这两个技术问题。现在机械臂与运输系统配合能精确到毫米级,码垛效率提高了25%,网络稳定性达99.9%。”
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矿固废煤矸石为原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煅烧高岭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升级瓶颈,还面临标准衔接及资金周转压力。为解决企业困境,市工信局迅速行动,组建专业服务小组,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入企服务。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挂职党组成员、副局长郝骞说:“我们从技术协同、标准衔接、资金扶持三方面为晋坤公司提供全流程支持。我们联合朔州移动、中北大学,共同设计“5G+边缘计算+智能控制”融合架构,解决晋坤工业设备与5G网络的兼容性问题;协助企业突破5G与工业协议的互联互通难题,协助制定本地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技术规范》,确保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的实时性时延小于20ms,解决多源异构设备互联难题。同时,指导晋坤公司申报专项资金,帮助企业争取制造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资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奖补资金465万元。”
项目预计在今年4月份正式投产,投产后可有效降低业务系统与前端设备的交互时延,实现用工人数减少25%、生产能耗降低15%、设备非计划停机率降低70%,综合年节约生产和人工成本600万元。作为5G通信服务商,朔州移动为保障5G网络在工厂环境下低时延传输,运用三大技术打造出兼具高速度、低时延、高并发特性的立体化传输系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朔州分公司总经理连嘉说:“这三个技术第一个就是我们用了国干网技术,我们最快的速度用国干400G的技术传输,就相当于给它建立了一条400G的光纤,那么这个光纤整体来说就相当于我们高速路,点到点直达的,传输时延非常低。第二我们用的载波聚合技术,我们要用载波的能力,相当于是我们的马路一样,多条马路汇成多条车道,那么多种数据同时并发,不会串行,这样就解决高并发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切片技术,这条通路我们尤其对指令性通路是专属通道,就这个车道上是没有别人和你抢车道的。”
去年,晋坤5G+智慧云工厂项目入选了山西省2024年“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这不仅是对晋坤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肯定,也为我市的工业企业树立了榜样。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有望带动全市工业领域掀起新一轮数字化变革浪潮。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挂职党组成员、副局长郝骞说:“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我们计划实施‘领航计划’,重点开展三大赋能行动:第一开展经验共享行动,举办5G+工业转型朔州峰会,将晋坤5G+‘智慧工厂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向全市工业企业推广,加快全市数字化转型步伐;第二实施生态筑基行动,联合朔州移动、高校等共建朔州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低成本、模块化的5G+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第三推进人才育林行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5G+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下一步,我们将以‘场景化落地、生态化协同、标准化输出’为核心策略,推动朔州从资源依赖型向数智驱动型工业强市转型,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转型样本。”
记者:刘希军 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