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提升资本市场运营能力,实现朔州上市企业破“零”目标,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是题中之意。需要企业、政府和市场中介机构干字当头、合力攻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企业“不想、不敢、不会、不能”上市突出问题,才能善作善成,助推企业上市行稳致远。
一、朔州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有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省内区域资本市场晋兴板多个层次。
截至2024年底,朔州“上市突围”资源库在库企业百余家,出台了“十四五”推进“上市突围”规划,落实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十项措施,完善“绿色通道”机制,形成赋能上市的“六精”工作法(精心把脉开方、精选分层建库、精准入企服务、精细纾困解难、精品课程培训、精彩融资路演)。2023年推动国润储能科技公司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获得省上市倍增基金等资本共同投资。目前,有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晋能控股朔州煤电宏力再生公司,2015年挂牌),晋兴板挂牌企业经过4年努力,从2020年5家增加到2024年47家,增加8倍多。山阴泰昌农业(2023年9月)、山西隆康工贸(2023年12月)和山阴福红贸易(2024年5月)3家企业通过股票定向发行实现直接融资300万元。目前仍无IPO上市企业(2024年全省A股上市企业有41家,新三板有73家)。
近年来,重点培育相对成熟的拟上市企业有三元炭素、古城乳业、国润储能、玉龙化工、晋坤矿产品、骏宝宸等6家,但存在上市路径不明确、产权不清晰、财务不规范、盈利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短期内实现上市需要持续加大培育力度。
朔州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只,募资3.98亿元;有企业债3只,分别是朔州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于2018年10月和12月发行企业债,发行额各9亿元,以及2022年8月由中德证券承销的4.9亿元“借新还旧”企业债,债券票面利率5.5%。分别在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双边挂牌交易。截至2024年12月底,3只企业债余额为8.5亿元。
二、2024年上市培育工作进展
一是领导高位推动。2024年8月,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企业上市工作。9月10日,召开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对一”全力攻坚、省市县联动帮扶的推进措施。
二是梯队入库培育。2024年3月,山西三元炭素公司入选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年内帮助企业融资200万元;新增山西优泽环保科技公司、朔州市瑞草堂中药材公司等13家企业进入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累计达到50余家。8月组织全国股转系统山西服务基地专家赴中藜科技、骏宝宸农业、海泰新能等10余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年底有7家企业完成晋兴板挂牌。9家企业获得省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晋兴板挂牌直接融资奖补资金。
三是对接合作基地。8月13日和12月12日赴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对接交流,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强交易所山西服务基地在培训服务、投融资路演、企业宣传等方面的融资支持。
四是强化上市培训。组织市县领导干部、上市突围资源库后备企业,举办朔州小额贷款公司集中托管专题培训(8月21日线上)、朔州市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暨政银企对接会(9月24日),联合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举办民营中小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暨上市实操辅导讲座(12月2日),参加山西并购重组专题培训(8月13日)、全省港交所上市专题培训(12月12日)等线上线下培训5场,提升企业借力资本运营做大做强能力。
三、合格上市主体选育难主要原因
一是资源型产业结构所限。朔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24年煤电产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92.1%。其中,煤炭开采、洗选占比87.2%,且多为央企和省属企业,该行业既是传统产业,也属上市受限行业,加之业绩下滑趋势明显,短期内上市难度大;火电、新能源等电力行业占比4.9%,相关企业多为央企和省属企业分公司,非独立法人,同时有土地手续难取得的硬约束,上市可能性较小;其他陶瓷、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增加值占比7%,企业规模较小,净利润、研发投入等指标达标难度大,短期内推进上市难奏效。
二是企业发展先天不足。上市是对企业合规经营、规范治理的全面体检。我市民营企业多发端于家族企业,财务“包包账”“口袋账”居多,规避纳税、现金交易、“公私不分”等问题突出,资信等级不高,上市底子薄弱。按照上市对企业近三年财务规范要求,个别企业存在补交税金、社保等问题,上市规范整改预期成本较高。同时,企业家精神不足,满足于“小富即安”,不熟悉上市规则,上市动力不足。
三是中介服务保障不够有力。企业上市周期长,需要聘请专业的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服务费用也较大。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的专业团队。我市没有专业的上市中介服务机构,且金融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上市需要。
四、持续推进措施
一要锚定上市目标,加大培育力度。围绕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发改、金融、工信、财税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扎实推动各项惠企助企政策落地。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畅通支持服务上市绿色通道,融资和融智相结合,贷债股保基全要素保障上市培育企业,“一对一”扫清上市障碍,梯度培育企业尽快上市。如本土企业短期上市难突破,走IPO(首次公开募股)流程漫长甚至遥远的话,也可抓住上市公司壳资源丰富的契机,推动现金流量好的非上市公司选择找壳、买壳上市方式,通过收购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省内外上市公司,剥离被收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目的,快速高效实现上市破“零”目标。同时,市外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入本市,也不失为一种可行而有效的路径。
二要聚焦企业主体,扎实苦练内功。企业是上市的主体,是推进上市的主力军。以开发区、专业镇、晋创谷·朔州平台为载体,选育做精主业、做深专业、做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链主链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有效推动同类企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与上市要求契合的产业定位和行业规模。同时,补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规范运作跟不上、土地房产等产权证照不齐全等影响企业上市的“软肋”和短板。拓宽境内外上市视野,深入了解沪深北交易所和港、美股上市规则,组建内部上市团队,制定上市规划,明确上市定位和板块路径,做实上市各项工作。
三要用好服务平台,加快上市步伐。比选经验丰富、执业良好的上市中介专业团队入企精准服务,丰富股改辅导、融智融资等增值化服务。深化市、县政府与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依托京、沪、深交易所在晋服务基地,开展线上路演展示,推动晋兴板挂牌企业通过股权质押间接融资和股票定向发行、可转债等直接融资方式,实现企业融资渠道新突破。推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股改并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企业上市好处和做法,增强企业上市的主动性。通过组织论坛、专题会议、考察交流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及专业机构进行上市宣传,普及证券知识,开启和推动资本市场行业文化建设,增强金融文化素养,厚植行业文化根脉,逐步提高企业运用和驾驭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上市赋能提速。
通讯员:马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