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朔州金融领域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同向多点精准发力,推动“缺项”补位,“短板”拉长,“软肋”变硬,是治本之策。
一、困扰朔州金融领域创优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是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除银行、保险、证券三大传统金融外,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风投、创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期货、信用评级等持牌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缺失,加大金融招商引智力度不够,市域金融业态不丰富,金融产业链条简单线性且不长,促进金融领域市场主体倍增,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构建的多功能、复合型、网络化的现代金融生态圈刻不容缓。
二是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综合服务平台少科技支撑能力弱。仅有人总行征信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服务平台,省地方法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监测系统、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怀仁市网上融资信贷超市和农商行“兴农快贷”获客系统等,且平台线上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对接国家“信易贷”平台展示金融产品和推送优质企业少,融资交易量偏少。市级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信易贷)、地方企业征信系统、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三大基础平台缺失,常态化发布政策、金融产品和企业融资信息,依托大数据分析,促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自主全天候线上融资对接,构建“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24小时永不落幕的融资对接会”仍需下大力气。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偏低,融资能力先天不足。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的为规避交税,原材料进货采购、产品销售多为现金交易,公司账务、结算多以老板个人银行卡作为结算账户,“公私不分”,公司帐户很少体现交易流水,成交活跃度低,财务报表可信度较差,纳税信用等级偏低,经营信息不准确,体现不充分,资信征信等级偏低,难以获得信用类贷款。抵质押物种类和价值范围有待拓展,土地、房产等产权权属不够明晰,“有权无证”现象严重,难以获得抵押担保类贷款。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家底”不清不明,“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主观意愿不强、动力不足,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融资增信有难度。在市级共享数据平台上,各单位虽有账号,但企业注册登记、纳税、社保等公共信用数据未及时提供挂接,水、电、气、暖、通讯、物流仓储等社会信用数据部分有挂接或不够完整,人工录入上传不及时,存在数据滞后、时效性差的不足;数据同源、一对一的平台接口对接更少;市、县数据共享不充分,难以保持数据实时更新,难以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智能化企业图谱平台建设和运营需要。金融机构利用和拓展外部多元数据维度,提升风控模型准确性,为精准识别客户、优化信贷决策提供支撑不够。同时,也难以满足企业和个人无形信用“变现”成为有用信贷资产和“真金白银”,实现“信用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五是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有差距,推进股权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需发力。目前,全省有上市企业41家,我市却尚未实现“零”突破。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83家,朔州仅有2家,分别是2015年11月挂牌的晋能控股宏力再生股份公司和2018年2月挂牌的晋坤矿产品公司,占比2.4%。截至12月18日,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企业670家,朔州仅有8家,占比1.2%,分别是丰泽园农牧、骏宝宸农业科技、金沙滩羔羊肉业、北方北斗信息技术、绅美陶瓷纤维、祥和岭上农牧、玉羊肉业和佳隆旺能源。推动朔州企业家创新资本思维,做大做强企业,仍需锚定上市条件,做实基础工作,找准上市定位和路径,扫除股改、挂牌和上市中存在难题,切实加快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步伐。
六是地方金融机构化险改革仍需加力,系统治理亟待加强。多方式深入摸排风险,加强金融风险常态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仍需在健全长效联动机制上下功夫。发挥市财金稳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主体责任,强化市县政府属地责任,以及金融监管和行业主管各方责任,完善“金融+司法”协同机制,强化联合惩戒效果,加大风险资产清收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仍需持续发力。
七是金融政策宣介和落实有待加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中梗阻”现象仍存在。优化营商环境唯指标论倾向明显,把更多精力放在为市场主体真办实事、解决难题不够。深入园区、企业和社区、学校等,开展金融政策宣讲、金融产品和服务解读少,企业对银税贷、知识产权融资、动产融资、农地融资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认知度不够,促进含金量高的惠企政策措施发挥最大效用不够。特别是聚焦金融知识相对薄弱、金融素养较低的“一老一少”重点人群,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常态化宣教机制,通过设置金融投资理财教育专区,举办金融服务主题微沙龙,开设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套路及陷阱的精准宣传有欠缺,推动远离非法集资、“校园贷”“套路贷”的公益宣传不够,基层群众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宣介覆盖面和精准度有待拓展。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不断丰富金融业态。落实鼓励和支持持牌类金融机构落户朔州措施,对引进的金融机构给予建造办公用房土地优先供应,购置办公用房给予补贴,租赁办公用房给予一次性租房补贴,以及财政性对公存款的倾斜支持和业绩激励等政策优惠,促进金融领域市场主体倍增。落实企业“上市突围”奖补政策,助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走得更远,做得更强。
二是强化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有效破解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发展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融资、动产融资、农地融资、碳减排金融,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信税保担”多业态深度合作,促进多渠道融资增信,以税增信、以信换贷、银担合作、银保联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抓住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机遇,发挥能源转型发展基金引导作用,聚焦重点新兴产业设立子产业投资基金,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创企业企业快速成长和转型。推进能源金融(煤炭期货)体制创新,激活金融与经济“一池春水”。
三是加快搭建“信易贷”综合融资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抓住朔州市“信易贷”试点机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优势,以“信用价值+普惠金融”为核心,搭建集金融产品超市、融资需求精准匹配、金融风险防控、惠企精准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组建金融服务团,精准包联帮扶服务“四上企业”。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上门送政策、规范促股改、培育提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量体定制管理诊断、专家培训、融资策划、信贷支持、上市辅导等一揽子精准支持服务,推进企业上规模增效益,依法合规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抓好风险防范处置。压实金融机构、市县政府、金融监管、行业主管多方责任,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管住人、看好钱、筑牢制度防火墙,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制化险、增资扩股。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逾期贷款清收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专项行动,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