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右玉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右玉精神的6次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聚焦“六新”突破,抓细做实转化、拓展、提升、共享“四篇绿色文章”,着力在绿色发展上补齐产业链、强化价值链,在未来发展上赢得先机。
转化“绿”,发展新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更高起点、更高质量上推动绿色发展,让绿色始终成为右玉的底色,让绿色发展始终成为右玉发展的主题,是右玉县委一班人的共识。
右玉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小杂粮、生态羊、野生沙棘品质上乘,是康养食品的重要生产地。全年平均气温4.2℃,56%的林木绿化率,又是绝佳“避暑胜地”和天然“绿色氧吧”。
如何把生态环境这一最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右玉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集中做好“转化绿”后半篇文章,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特色品牌优势。
大力发展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全国小杂粮基地县、山西唯一的半农半牧县,该县进一步放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燕麦旱作节水种植区、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区,加快推进“右玉羊肉”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小杂粮、中草药、亚麻籽油、沙棘、畜产品等加工生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实现草业和牧业“抱团”发展。同时,利用京东、淘宝、西口人家、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拓宽营销市场,推动形成药食同源康养产品的集群发展。
积极培育高精特新产业。坚定不移走应用升级、技术升级路子,逐步与高精特新产业产生链接、形成融合、完成蜕变。一是新基建。加快推进5G普及应用,力争年底完成5G基站70个。二是新技术。推动实施教场坪能源集团年产10亿块煤矸石烧结砖及隧道窑余热利用项目。全力推进5个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平右220千伏汇集站建设,积极引进储能调峰电站项目,力争年底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三是新材料。以山西建投晋北园区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打造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PC构件制作、钢结构构件制造、绿色建材生产、智能物流、文化旅游及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大型装配式建筑系列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四是新装备。主动对接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力争达成共识、落地开建,促进新装备发展应用。五是新产品。加快推进新型草牧业混播人工草地肉羊放牧育肥试验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牛乳免疫蛋白分离示范项目、冷链集群全产业链项目等落地投建。六是新业态。进一步探索互联网+跨界融合新业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运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网格化大气环境监控、水环境监测平台、综合客运站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持续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主阵地”和“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创新。按照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战略部署和全市“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总体思路,细化修订总体规划、重点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方案等,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稳步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内涵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包装、宣传销售等重点环节,加快完善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同时,通过飞地经济招商、定位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新媒体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全方位精准招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系统管监管、一个平台管交易、一条热线管便民。重大建设项目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包联指导项目建设“全覆盖”。深度融合文旅、文创、文艺的全新发展路径,承接国际性绿色发展论坛,积极申报长城、古堡世界公园,继续举办右玉森林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保持右玉旅游热度,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拓展“绿”,催生新业态,实现高水平崛起
行走在塞上绿洲,尽收眼底的是夏日的苍翠,满眼的绿色是别样的风景。
从“种树”到“种富”,让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右玉县紧紧抓住这两个转变,为生态经济培育新动力。
通过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加快“生态+”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以点带面构建多企业、多行业创新生态,形成区域创新生态,使全县各类优势成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竞争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
围绕“生态+运动”,承办国家级马拉松、自行车越野赛和公路赛等各类特色体育赛事,加快建设各类竞技体育职业联赛右玉站点,多方努力激活冬天冰雪经济新业态。围绕“生态+经济”,积极争取林权抵押贷款、碳排放交易试点,释放政策红利。围绕“生态+教育”,全县域打造右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和实践体验地,带动城乡建设档次整体提升。积极推进青少年夏训基地项目建设。依托通用机场项目发展通航产业,积极引进老年健身、理疗、康复等企业和俱乐部,推进老年康养教育产业发展。围绕“生态+文创”,通过互联网平台、AR、VR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催生西口风情和科技运用相结合的新业态。扶持发展右卫艺术粮仓油画写生、摄影艺术、水彩创作等文化产业。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特色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表演和展示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围绕“生态+农业”,全力打造不同季节、不同主题、不同感受的农业采摘项目。围绕“生态+康养”,加快构建现代中医药、绿色健康食品、健康养生旅游、医疗卫生与养老、运动健身“五位一体”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提升“绿”,培育新优势,坚持高标准保护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右玉县围绕提升“绿”培育发展优势,引导政策、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优势产业集聚,向有成长潜力的优秀项目集聚,坚决做到对生态建设成果的高标准保护。
坚持转型为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谋划、推动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在统一思想中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坚持项目为王,在全力推进重大转型项目建设的同时,把右玉发展放在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大局中,敏锐把握国家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政策走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通过政策洼地形成优质生态产业集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金、企业、技术落户右玉。坚持改革为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全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成果运用,统筹推进产权制度、财税金融、社会民生和示范区等重点领域改革,多渠道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创新为上,加快推进以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链、孵化链、产业链有机融合,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共享“绿”,增进新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右玉县聚焦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有力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认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方面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县城申报工作,为2021年国家住建部专家组顺利验收夯实基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医疗保障帮扶制度,以实施技能富民战略为主导引领发力“大民生”,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三零”单位创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今日的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新时代展示新作为,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右玉县坚持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转型之要,以右玉精神注魂立根赋能,紧紧围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新使命新要求,全面展示“右玉作为”,按照共建美丽右玉、共创美好生活“双共双美”发展主题,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工作要求,抓细做实转化、拓展、提升、共享“四篇绿色文章”,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质量上推动右玉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