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朔州烛光公益协会带着来自各行各业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大米、食用油、挂面等物资,走进朔城区南榆林乡保全庄村,给那里的留守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爱心。
小编随着协会的车队一起出发,在经过近1个半小时的颠簸后,到达了目的地——保全庄村村委会。趁志愿者们搬运物资的空儿,环顾了一下四周,只见半坡上有四五位老爷爷在好奇的看着我们,眼神里面充满着我所不知道的浑浊。
经过公益协会吴晓东会长的引荐,我见到了保全庄村村委会李主任。现年47岁的李主任是土生土长的保全庄村人,他向Ruby介绍了本村的实际情况。
保全庄村共44户人家,贫困户就有30多户,其中有11家五保户。因为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所以村子里老年人占多数。有人就会问,应该还有留守儿童啊,怎么不提孩子呢?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保全庄村没有学校,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到了读书的年龄后,都出去读书了。留守儿童也就只剩一些没到读书年龄的孩童了。
我们这边在了解情况的同时,村委会跟前的衣服捐赠活动也正式开始了。伴随着志愿者们激情的慰问演唱,村民们走到衣物跟前,开始挑选对自己有用的衣物。这些衣物除了我市的爱心人士捐赠的以外,还有来自贵州等地民众的捐赠,真的是五湖四海一家亲啊。
在村委会的另一边,志愿者们忙着派送十五件食用油、大米和挂面。(每次的被捐赠对象,都是经过烛光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访调查,核实情况后发放。)
看着老人们的目光一直落在物资上,我心里不免酸酸的。
志愿者刘宝推了一下发愣的我,这才想起来,接下来的任务——走访困难户。于是我决心要打起精神来,尽自己绵薄之力,努力呼吁,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能改善一点儿是一点儿。
村子里的路,很是不好走,上上下下,起伏不断。走了几家困难户后,就说说让小编影响深刻的两户人家吧。
第一家走访的是一户为救国家财产,失去生命的烈士家。胡吉,今年65岁,儿子胡国卫在2000年为抢救国家财产,奋力扑救失火的森林,献出了25岁宝贵的生命。也因此获得了山西省省政府和民政局所颁发的“革命烈士”称号证书。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妻子李栓梓因为思念儿子成疾,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村民都说她得了神经病),不严重的时候,发呆;严重的时候,就不停的哭闹。可想而知,胡吉老人在痛失爱子的同时,还要忍着悲伤照顾患病的妻子。这一照顾,就是16年。全家上下就全靠着胡国卫的抚恤金和低保生活,俩个正在上学的儿子也是急需用钱的年纪,日子很是困难。
第二家是常年照顾瘫痪的老母亲,一辈子没结婚的老光棍兄弟俩。胡金,家里兄弟4人,2人在外打工,1人甚至远走陕西。他与小弟在村子里照顾年老瘫痪的母亲。我掀起门帘,弯腰进家后,屋里小的连下脚的地儿都没有,只见家里摆设破破烂烂,窗台上满是尘土。如果真的能称为摆设的话。偶尔会透进一丝阳光的屋里,炕上堆满了烂衣服,老奶奶坐在炕上,背靠在用被子摞高的“软墙”上,笑着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奶奶说因为今天知道志愿者要来,让儿子早早把自己扶坐起来,双腿瘫痪的老人家,右胳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动了,每天吃饭都是靠儿子们一勺一勺的喂。我边听边看见灶台上有一口大锅,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掀开锅盖,只见灰白色的糊状吃食静静地在锅里“躺着”。老人家看了我们一眼,又看了俩个打了一辈子光棍的儿子一眼,他们好像心领神会一般,不好意思的朝着我笑着,边盖盖子,边说着让我们见笑了的话,领着我们出了屋子。
院子里有口井,胡金老人提着他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水壶硬要烧水给我们喝,吴晓东会长说着不用麻烦,说喝凉的就行了。便和几个志愿者顺手抽了一桶,一会慢慢的一桶水上来了,会长用瓢喝了一口,微笑着说:“好喝!清凉可口,真是一口好井!”
在得知我们要走的时候,热情的村民们把我们送到了村口。回来的路上,那些老人们的浑浊眼神在时时刻刻敲打着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替这样的留守孤寡老人再次呼喊,希望社会大众能多给一点关注,多付出一点爱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去关怀每一位需要救助的山区贫困老人,用爱散发力量,用真情拉近距离,让老人的晚年得以幸福,得以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