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云冈石窟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延续文明星火 照亮新的征程
蓝天白云下的云冈石窟。山西日报记者赵志成 摄
初夏的大同,武州山微风和煦,十里河阳光灿烂,云冈石窟景区内草绿树青,游客络绎不绝。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亲切关怀,倍感振奋欣喜
5月11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从东门进入云冈石窟景区。古车辙、各时期建筑、规模恢弘的石窟群……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停留观看,询问有关情况。 “看!是习近平总书记!”正在第8窟门前的大同市民李菊朝,突然看到了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对正认真听导游讲解的家人喊道。当日,李菊朝一家七口来云冈石窟游玩,没想到遇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好!”李菊朝一家惊喜不已,全都不由自主地喊了起来。 “总书记也亲切地向我们一家问好,还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门票是通过网上预订的还是在售票口买的,并叮嘱我们疫情期间要做好防护,不能聚集。”李菊朝说,“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平易近人。我的外孙女今年10岁,总书记看到我外孙女,亲切地问她几岁了,在哪上学,脸上始终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习爷爷很亲切,我很喜欢习爷爷。”李菊朝的外孙女开心地说。 同样高兴的还有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牛慧楠和她的三位同事。牛慧楠说她真是没想到能见到习近平总书记,“能近距离接触总书记,我真是太激动了,当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 考察过程中,广大游客纷纷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不断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其间,他还叮嘱景区工作人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加强引导、控制人流,避免因大规模人员聚集引发疫情复燃。
殷切嘱托,牢记职责使命
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仔细察看雕塑、壁画,并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崔晓霞负责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讲解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向她提问,同她交流。“整个讲解过程中,我始终被总书记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从总书记的言谈举止中,我能够真切感受到他对文化保护的关心和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崔晓霞激动地说。 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万余尊,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精心守护,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
云冈石窟古称为武州山石窟寺,郦道元《水经注》描述其盛况云:“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云冈石窟与我国诸多石窟比较,最具西来样式,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后期营造的石窟又引领了中华佛教艺术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风尚,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 “去年8月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时,总书记就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这次在云冈石窟,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保护第一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云冈石窟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 他介绍,以前由于周边环境恶劣,加上地质灾害等原因,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影响。2002年,云冈石窟启动防水保护工程;2007年5月,云冈石窟景区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0年,云冈石窟景区进行了2.3平方公里范围的保护性改造;2012年6月,云冈石窟景区实施了“五华洞岩体加固及保护性窟檐建设工程”。与此同时,云冈石窟研究院还先后组建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彩塑壁画保护研究室、遗产监测中心、可移动文物修复室等,云冈石窟本体保护全面转入防渗水、防风化治理和日常维护,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听取汇报后,总书记肯定了云冈保护工作,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把云冈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他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崔晓霞说,“近年来,云冈石窟研究院深挖云冈艺术内涵,不断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特别是2019年,历时7年完成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代表了国内‘云冈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一以贯之,一再强调要把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总书记对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利用都十分关心,而且提出了具体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的信心。”张焯表示,一定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云冈石窟千百年以来的风化问题,让云冈石窟的学术研究更深入透彻、科学严谨,使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更好地呈现出来。 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后,当地干部一致认为,要在文物保护中善于发展,在文化传承中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物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力,延续文明星火,照亮新的征程。 山西日报记者赵志成 冯文战
总书记的深深关切、殷殷寄语,鼓舞激励着示范区干部职工——
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
俯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心区。王建 摄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发展,而今这里生机勃发,动力澎湃。 5月12日上午10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考察调研。深深的关切、殷殷的寄语,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奋战在转型综改一线的干部职工。他们表示,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坚定地走下去,坚实地走出来,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
久久为功,加速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面积约230平方米的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改革创新展厅,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反映了我省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半导体产业、生物基材料等方面占据国际、国内行业高点的新技术、新成果。 在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展台前,听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李晋平的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接过一片薄薄的高纯半绝缘4H-SIC单晶衬底,仔细地看了看。 这张形状如一张光盘大小、厚度仅0.5毫米的4H-SIC单晶衬底主要应用于5G通信和雷达。仅用11个月时间建成投产的该基地一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单晶衬底产业基地,有效带动我省半导体产业链的迅速发展。 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示范区大力培育“2+9”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合成生物、电子信息两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绿色建材、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等9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展厅内,陈设着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采用生物基聚酰胺56材料制作的、更阻燃更耐磨的作训服;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填补国际空白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乳酸和高活性酶解木质素产品;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中科潞安深紫外LED杀菌产品……李晋平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展台前,边听边看,看得很仔细,和我们亲切交谈,肯定了我们取得的初步成绩。”李晋平表示,发挥山西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嫁接高新技术,引入一流科研团队,实现更高层次的转型发展,还需要我们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先行先试,高质量转型迈大步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于2017年2月整合太原市、晋中市8个主要产学研园区,设立了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展厅内的电子大屏呈现了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在政策体系方面,顶层设计了“3+26”政策体系,打造了精准、规范、廉洁、高效的政策兑现模式;在服务体系方面,“一话通办”提效率,“一网通办”管效能,打造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三个一平台。 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程的点点滴滴,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金旺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金光大道,这次专程来到示范区,令我们十分感动。在展厅,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示范区改革体制机制、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一网通办运行情况的汇报,还关切地询问这些改革措施落实得怎么样。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目标导向,全力打造示范区。” 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征程上,甩开膀子加油干。示范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近期签约、开工、投产项目62个,预计总投资880.4亿元。 近距离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芃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显得心潮澎湃:“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我们的服务做得更好,把我们的营商环境打造得更优,把转型综改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坚定地沿着这条金光大道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奋战在转型综改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示范区以及省商务厅、省工信厅和省投资促进局80余名干部职工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亲身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 走在政务服务中心外的诚信广场上,示范区管委会综合办副主任刘素林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他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现场掌声不断,大家深受鼓舞,十分振奋。”他表示,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细化为具体的举措,更高标准地推进各项工作。 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办公室主任王彦玮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以创新为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14大标志性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早日蹚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金光大道,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向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这是广大奋战在转型综改一线干部职工的心声。 大道向前,阳光正好!山西转型综改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好! 山西日报记者杨彧
编辑:刘聪
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