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王菲菲、刘敏、王井怀)6日是山西团媒体开放日,现场近百家媒体前来采访。
三位代表发言一结束,马上有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有关反腐正风的问题。
王儒林现场举了三个例子,并指出“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去企业成本,更要去腐败成本。”他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举例。“省市严肃查处城中村腐败问题,调动了各级干部积极性,而且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所以城中村改造才取得积极成效。”
王儒林说:“我们时刻瞪大眼睛,老虎苍蝇都不放过。”
2014年9月到今年1月,山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8668起,处分31164人。“通过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形成和保持了‘三个高压态势’,解决不敢腐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敢腐态势形成,不能腐的笼子也正在编织。山西正在探索“六权治本”,即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试图建立反腐长效机制。
“‘六权治本’好比给有权力的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人民群众都是师傅,都会念咒,想搞腐败的就搞不成。”王儒林说,实践证明,这一办法坚持落实到位,可以建立起不能腐的机制,解决治权问题。
经济是媒体关注的又一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李小鹏说,“十二五”的后三年,是山西经济运行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在这样的困难下,我们没有被压倒,我们帮扶企业出实招,以问题导向促改革。”
李小鹏说,从长远看,山西将按照能源革命的要求,推动煤炭革命,包括消费、供给、管理、科技革命,扩大煤炭开放合作。从近期看,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优质产能,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是‘绿色’的,三晋是多彩的,山西是大有希望的!”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井怀、刘敏、王菲菲)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发展吗?“腐败是破坏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发展必须廉洁,廉洁促进发展。”6日下午的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这样回答。
王儒林用案例来说明腐败对经济的侵蚀。2015年,山西查处一位省金融机构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此人在给企业贷款的时候,除要求企业正常付息之外,还要企业支付2%的顾问费给他控制的公司;他组织了12家企业集资从国外购买公务机方便自己使用,连喝的牛奶都是长期从韩国空运。
“这种腐败越多,发展的成本就越高。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去企业成本,更要去腐败成本。”王儒林说,山西查处的一位副市长的贪腐金额巨大,现在已经查实的便有6.44亿元。这超过了山西省9个贫困县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这种腐败不仅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而且直接败坏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王儒林说,而反腐败则会净化政治生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有利于清除害群之马,把良币找回来,把好干部用起来,有利于我们惩恶扬善,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