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朔州以金融法治建设为抓手,央地协同,同题共答,多措并举维护金融安全,努力在高质量平安朔州建设中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贡献金融力量,以金融一域之光为高质量发展全局添彩。
持续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坚持党政同责、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在2024年高质量完成1家高风险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基础上,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持续强化农村金融监管,落实风险应急应对措施,守牢“不爆雷”的红线和底线。一是发挥监测预警前哨作用,落实月监测、季分析和年度评级要求,及时采取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纠正措施,做好非现场监管;二是深入开展现场检查,全面摸清风险实底,制定并落实风险防范处置预案;三是强化评级结果与日常监管流程衔接,推动严监管措施落地,确保监管指标持续向好。同时,强化类金融公司日常监管,促进减量提质。
严厉清退非法金融组织。驻朔金融管理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做好银行、保险、证券领域涉金融经营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对涉金融属性字样日常监测。督促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加强前端防范,发挥预警前哨作用。调查和认定属于银证保的特许经营活动,依法取缔、处置非法设立的银证保金融机构。2024年市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加强政策解读引导退出、属地部门联动协同排查、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成果等措施,持续清理辖内“无证经营、应退未退”非法类金融机构,公告辖区内具备经营资质的地方金融组织名单,已实现小额贷款行业和典当行非法机构全部“清零”,为全省地方金融组织减量提质做出朔州贡献。今年将推动平鲁区月之恒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右玉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有序退出。
持续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发挥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联席会议机制牵头抓总作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市县一体、央地协同、部门联动、群防群治机制,努力构建纵横联动、协调贯通工作格局,力求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聚焦以高额回报为诱惑、承诺高年化收益率的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活动,资金池操控、“伪金交所”、涉及私募字样的违法展业等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动,坚持“风险排查、打击处置、整治规范、建章立制、宣传教育”多管齐下,确保非法金融活动无处藏身。
深入开展金融法治宣传。市、县政府组织人行、金监等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机关、高校、社区、超市和企业,通过每年6月“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等活动,在广场、社区、集市设置宣传台,悬挂标语条幅,发放宣传彩页,为市民群众讲解投资理财知识,开展金融法治宣传,耐心倾听和解答群众咨询,通过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将金融知识送到百姓身边,教育群众识别非法集资机构、地下钱庄、非法放贷机构(高利贷、套路贷、校园贷等以暴力催收、虚假合同等手段牟利组织)、非法代理维权组织(包括征信修复、债务减免、保险退保维权),认识洗钱、金融诈骗、非法金融活动危害,谨防以短信弹窗、街头传单、非正规广告等渠道推广的非法金融产品和非法融资项目,引导群众学习金融知识,拒绝参与非正规投资,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和金融监管部门举报,不断提升金融法治素养,切实做到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同时,发挥市县政府门户网站作用,常态化转发跨省非法集资结案善后退赔信息,方便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及时上网、关注查询,帮助被害人做好信息采集和退赔资金划转,确保利益挽损最大化。自2024年4月以来,已转发外快理财案、中融投资案、广东“零钱罐”平台案、广东前金所平台案、“蜀桑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小牛钱罐子”案等,受到群众好评。
通讯员:马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