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朔州金融系统聚焦加强“两重一薄”优质金融服务,举全系统之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出多元信贷产品,创新业务服务模式,助力打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大战役”。
强化责任担当,打赢巩固衔接“翻身仗”。金融机构始终把巩固衔接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安排部署,咬定坚决打赢打胜巩固衔接翻身仗目标,扛牢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以问题整改促提升,补齐短板弱项。聚焦国考、省考反馈问题,印发巩固衔接整改工作方案,召开巩固衔接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大比拼活动,督促相关银行保险机构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彻底整改,持续加大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二是以专项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做实做细帮扶措施。市金融办与金融监管总局朔州监管分局联合印发《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督查方案》,深入基层调研,开展专项督查。采取调研座谈、查阅档案、入户走访、实地核验、电话访谈等形式,掌握落实情况,压实包干银行主责。截至11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20744万元,本年累放4078户19791万元,其中,向12户边缘易致贫户累计投放58万元。
健全服务体系,打赢“三农”金融“持久战”。一是优先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牧业的信贷投放。持续加大与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园、农业强镇联系,指导银行推进“兴农撮合”服务,抓住农产品销售不同时点,通过“平台+撮合+金融”模式,为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产品展示推广、撮合活动、金融服务支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三季度末,银行机构支持畜牧业贷款余额44.42亿元,较年初增长9.8%;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9%;“菜篮子”工程贷款余额25.08亿元,较年初增长10.9%。二是支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机构主动加强与乡(镇)村两级联系,精准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农民等经营主体,开展“名单制”“网格化”营销模式,开展“一对一”“一站式”上门服务。前三季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43户贷款18.9亿元,支持返乡入乡创业45户654.2万元。三是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乡镇自助银行,配置惠农终端,开展9月“送金融知识进农村”宣传教育,消除乡村自助金融服务盲区,打通农金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落实农贷尽职免责机制。下放涉农信贷业务授信权限,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倾斜,打造理性、包容、和谐的信贷文化氛围。
创新特色场景,打赢业务模式“突围战”。一是贴近“三农”需求,优化信贷产品。银行机构下沉一线深入了解粮食生产状况、摸排行业经营规律和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出台“农易贷”“粮油贷”“农企贷”“农权贷”等30余种信贷产品,以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同时,拓展农村抵押标的支持范围。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养殖圈舍抵押贷款余额1500万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6700万元,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余额1.22亿元。二是推出银担企协同支农模式。朔州市华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依托金沙滩羔羊肉业、朔美羊肉业等农业龙头核心企业,控制养殖户贷款风险,推出怀仁市南小寨养殖园区饲料款供应链融资担保批量业务。中国银行怀仁支行为11家养殖户发放3000万元养殖贷款,交通银行朔州分行为10家养殖户发放1416万元养殖贷款。截至2023年10月底,对怀仁市羔羊肉产业链小微企业、个体养殖户完成融资担保业务48户52笔,在保余额13662万元,平均担保费率0.95%,有效缓解羔羊肉产业链小微企业、个体养殖户的融资难题。三是推进特色农险,引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高质量发展。市金融监管分局、市财政局联合召开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推进会,以“省级引导、地方为主、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为导向,了解群众保险需求、农险市场环境,确定“中药材、肉羊、小杂粮”3项地方特色农险试点品种,出台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确定申报内容和试点险种参保条件、保险责任及赔偿处理,指导财产险公司具体落实,并加强财政补贴资金及承保、理赔、公示环节监管。四是挖掘首贷户资源,向金融机构线上推送,精准滴灌满足金融服务需求。五是创新融资模式,提升融资便利。银行联合村委会开展“整村授信”,提高贷前调查效率,开展线上申贷,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贷时间。针对“三农”融资特点和实际用款需求,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同时为客户推荐宣传销售路径,打通上下游产品种植、销售渠道。
通讯员:马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