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金融:“五动”齐发力 打好“组合拳”

来源:朔州市金融办 作者:马维东 发布时间:2021-10-09 17:19 0

今年以来,朔州金融系统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强化金融和经济多部门联动,彰显金融业态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优势,“五动”发力,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精准破解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8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存贷比达到55.2%。培育“新三板”拟挂牌企业4家,推动新增签订股改、挂牌协议企业27家,年内有望新增“晋兴板”集中挂牌企业11家。

多重政策驱动,破难点疏堵点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金融管理部门“三驾马车”齐发力,坚持打好金融政策“组合拳”,发挥中央、省政策与市级政策的叠加效应,着力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双轮”驱动服务实体经济格局。贯彻落实省“再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地方法人信贷的“2+1”融资机制,出台了“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60条措施,“银信税保担”合作助力企业融资增信13条措施,金融助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6条措施,企业“上市突围”奖补政策,推进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行动方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办法等30多项。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以财政资金为引领,畅通金融活水,撬动社会资本,着力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链上下游经济。通过财政竞争性存款撬动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行银行业机构存贷比月通报、月调度制度,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率、续贷率、信用贷款投放、在线产品开发和融资响应时间等方面考核,着力破解融资梗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投贷联动,重点工程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设立朔州金石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母基金,发挥产业投资平台作用,布局新兴产业,支持本土企业上市。建立重大转型项目投融资会商制度。组织银行与发改、工信、投资促进等部门项目库对接融资需求,研究制定投融资解决方案,落实融资实施主体,组织和推进银团贷款。持续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包联帮扶企业制度。通过上门送政策、促规范、提信用、增信贷等方式,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量体定制管理诊断、专家培训、融资策划、信贷支持等一揽子的精准支持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政银企专场对接,宣介金融产品,促进银企互动。推动优质企业规范化股改,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支持更多企业在展示板、培育板亮相。

丰富金融业态牵动,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在今年8月底,全市有22家银行、2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16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融资担保机构、8家典当行基础上,推出支持和鼓励持牌类金融机构(含中介)落户朔州十条措施,从租房补贴、高管入职入编优先、财政性对公存款倾斜支持和业绩激励等方面,提升金融业态的丰富度。今年新引进国任财产保险公司1家。各银行业机构推出“经营快贷”“微捷贷”“普惠e贷”“商义贷”等线上信贷产品19个。多家银行实现线上申请信用贷款,立马到账,随借随还。推出“诚信续贷通”等产品,实现不断贷、不抽贷。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发展动产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政采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股权质押贷等新兴融资模式。晋坤矿产品公司专利融资300万元。

开放平台联通互动,科技赋能产业生态。推动朔州市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落地建设。用好用足人行征信系统平台,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分批次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体系“全覆盖”。发挥省级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融资服务功能。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实现水、电、气、暖等政务数据标准化归集。多家银行、企业登录国家信易贷平台发布金融产品和融资需求,朔州农商行、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推进“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银行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实现系统直连“一站式”服务。 朔州农商银行上线“兴农快贷”获客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银信税保担司”合作促动,提高市场主体增信能力和风险处置质效。推出开展担保业务创新,助力以担增信,截至8月底,5家融资担保机构资产总额5.07亿元,在保余额10.11亿元;深化银税互动,强化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实现以税增信,7月底银税贷619户,贷款余额15.8亿元;推动银保合作,开办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促进以保增信;加快企业规范股改,完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增信。引进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10个,开展信用评级,组建朔州信用协会,提升征信服务能力。24个部门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金融+司法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市金融办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涉及法律事务的行政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依据,出具法律意见,发挥法律前哨作用。多家金融机构与纪委监委、公安、法院等建立风险资产集中清收处置,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整治行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依法强制执行。开展典型案例通报,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