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朔州重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准重点攻关方向,加速补上创新短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潜能,为转型发展筑造强大引擎。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深入实施“111”“1331”“136”等重大工程,依托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提质升级一批和拓展新建一批平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到2025年,争取20家以上重大平台跻身国家级创新平台。具体来看,就是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研发载体;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纲要》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引、孵、壮”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突破重点行业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优势企业攀登计划”等,打造创新型企业雁阵。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9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达到10家以上。
突破重点行业关键技术制约。支持优势企业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院所或创新团队,以及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各类资源,联合组建开放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
发挥优势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将企业研发投入纳入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到2025年,新增企业研发平台300家以上,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纲要》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营造育才、爱才、引才、聚才的良好氛围。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分行业分领域靶向引才。持续发挥好朔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智库平台作用,充分发挥“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双向作用。坚持以才引才,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跟踪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内部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双创项目,鼓励在朔州落地注册。
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快推进本土人才培养“强基”工程,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订单式培养一批青年领军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加强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造就一批“朔州工匠”。
完善人才发展环境。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组建朔州人才发展服务联盟,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为人才发展赋能解忧。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纲要》指出,要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环节,努力形成“创有所扶、长有所促、成有所励”的一流创新生态。
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政府科技服务职能;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健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