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万家团圆,城市乡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忙活了一年,收获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又有哪些新的期待?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走进百姓家中,听听他们怎么说。
蒸花馍是朔州传统年俗,在建设南路同顺小区,50岁的高翠珍正和家人一起,边捏花馍边聊天,敞亮的房间里回荡着欢声笑语。
记者:过年有什么一家人一定要做的事情吗?
市民 高翠珍:就是蒸花馍馍, 这个花馍馍寓意好, 就拿这个红枣来说, 象征的就是红红火火,上笼一蒸,象征咱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记者:我看见您家里边灯笼上, 十字绣都是写的福字, 想问问您, 您觉得福是什么?
高翠珍:福是什么, 国家强盛了,咱们不是福气吗, 孝敬父母也是福气, 孩子们健健康康成长更是福气。
记者:您认为福气是怎么来的?
高翠珍:福气是靠咱们辛苦工作, 不辛苦工作咋能来福气, 你咋能挣上钱,挣不上钱咋能好好地生活。
记者:今年家里有什么高兴的事情?
高翠珍:今年家里边高兴的就是添了个小外孙, 生活太好了。我还说现在孩子们买这么多玩具干啥, 就像儿女他们小时候, 哪有这东西, 就是一铺炕,一根绳绳拴住他了。现在人家怕碰, 买了个围栏围住了, 怕孩子们碰着, 还有电动汽车, 像真的一样, 多好。
记者:您觉得家乡这几年变化大不大?
高翠珍:变化太大了, 就拿空气来说, 以往咱们响炮, 一到除夕12点响完炮, 家里边也灰, 外边也灰,把人穿的新衣服也弄脏了。像现在好几年了整治得多好, 路也越来越宽了, 就像路边小孩玩的场所, 公园街角、 路边小广场、我们领上孩子出去也能玩, 哪儿看着也确实是挺好,终归党的政策好,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说到生活的变化,高翠珍的丈夫霍进也忍不住加入了话题。作为一名铁路职工,他感触最深的是工资涨了不少,铁路交通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市民 霍进:我1990年上班那会儿一个月100多块钱 ,最少的一个月我记得开了114块钱,现在一个月平均也8000元左右。我在铁路上班, 咱们众人都能亲身体验到, 像过去咱们过完节后小孩上学念书, 走的时候买不上票挤不上车, 现在由于国家发展速度快,动车、高铁开得特别多, 出门非常方便。
一样的花馍,蒸腾着多样的幸福。在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村民蔚俊夫妇也在张罗着做花馍。两个小孙女学着大人将面团捏得有模有样,引得前来帮忙的邻居们一顿夸赞。
记者:今年您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 村民 蔚俊:今年高兴的事情就是,种了60亩玉米, 40亩水浇地 ,20亩旱地, 玉米长势和收成都不错 。因为我卖了青贮玉米了, 每亩收入2000块钱,今年比往年都好。
记者:感觉现在过年跟以前过年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
蔚俊:现在变化多了 ,以往传统穿呀戴呀 ,过年买衣服呀 ,现在平时穿得也不错 。也不用到年底再采购年货 ,买衣服 ,因为现在社会发达了 ,经济条件收入都不错。
牛年辛勤劳动,收获满满,虎年来临,人们满怀希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记者:有没有什么新的目标和计划?
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 村民 蔚俊:今年种60亩玉米, 明年就种到120亩。我以往还种些芍药 ,芍药今年起了一部分卖了, 明年准备全部种成玉米 ,玉米确实是收入很可观。
记者:虎年您有什么新的目标和期待呢?
市民 高翠珍:虎年了, 我也退休了, 帮我姑娘带好小外孙。老公再好好工作, 儿子有考研的打算, 希望他好好学习, 争取如愿以偿, 祝福祖国如虎添翼 ,展翅高飞, 祝人民安居乐业。
记者:杨 慧 吕慧杰
责编: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