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喜迎市第七次党代会丨公交车进村 村民出行“说走就走”

来源: 2021-09-22 23:27 399 0

乡村要振兴,交通必先行。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烦、乘车难”的问题,我市积极补齐农村公交短板,推动公交车进村,通过交通出行上的城乡一体化无缝对接,让村民“走出去”、资源“流进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坐在舒适的纯电动公交车上,朔城区下团堡乡马营堡村村民程天平准备进城购物。自从公交车通到“家门口”,他的进城频率从以前的每月两、三次变成了几乎每天一次。

朔城区下团堡乡马营堡村  村民 程天平:以前进城都是私人的小面包车,我们坐上最少是三元,人多时候就五元钱,不方便,啥时候想走还走不了。现在时常车就出来,稍等一会儿就走。买些农资,像现在买些菜啥的,都也好往城里跑。

马营堡村离城相对较近,借助这个优势,这里成为农村公交线路的一个“中转站”。在村口的公交站,有不少其他村的村民正等待乘公交车回家。原来,因为纯电动公交车续航里程有限,为提高客运效率,市公交公司以马营堡村为中间点,又开通两条免费公交线路,服务距离更远的村庄。

公交车司机 苏杰:一趟到峙峪的,一趟到小堡的,两趟车免费接村民,接到马营堡,从马营堡中转站进城。人们只要花一块钱就能进城。

即使住在离城十几公里外的村庄,有了每天往返八到十趟的公交车,让村民也有了当市民的感觉。大家或走亲访友,或出门购物、看病,或是进城务工,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图片

朔城区下团堡乡全武营村 村民 边和招:现在一块钱解决了特别多的问题,想进城就进城了,挺好。虽然说我们住得比较远,但是每天掐上点过这儿坐车,真方便。

朔城区下团堡乡小堡村 村民 苏翠梅:乘客多得厉害,每天有,全武营、沙涧、小堡,每天有。

“十三五”期间,我市对公交车进行了更新换代,燃油车全部换成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同时,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从原来市内开通5条,增加到现在的18条。相较于传统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线路有着票价低、车况好、班次多、停靠方便等优势,城市和乡村因为公交“一线牵”,变得更加融合顺畅。

朔州市公交一公司 经理 侯乐平:我们公司现在有213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有18条线路,同时包括601高铁专线,覆盖周边46个农村,覆盖率达到朔城区主干路的97.3%。为更好服务广大农民,公司决定“车头向下”,同时提高驾驶员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民出行提供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记者:杨   慧    吕慧杰

责编:马天佑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加载更多内容